低调考取葡萄酒大师的刘琳忽然高调宣布要做酒评家,并且在她的公众号“葡萄酒大师姐”上连续发布了2019波尔多期酒报告和评分。这个决定也许恰逢其时,万恶的疫情阻止了每年四月波尔多期酒品鉴正常举行,受疫情影响下调的酒价又给予酒商和爱好者更多入手的机会——然而默认的中国“国情”又不免令人心生疑虑,中国有真正意义上的酒评家吗?就像中国有真正意义上的食评家吗?如果在公信力和影响力上有一样立不住,作为酒评家的形象就会轰然坍塌,事实上拥有国际声誉的酒评家在中国开始坍塌的也不是没有……
在手机备忘录里快速写下12个问题发给刘琳,她看了笑,说问得好,被勾起了“倾吐欲”。原本每个问题就一句话,因为有隐含的context在,刘琳一看就心领神会。为了方便读者,我们在有些问题下稍加注释。
一:VCC的100分酒描述一下?
(在2019波尔多期酒评分中,刘琳只给了右岸的Vieux Chateau Certan(老色丹酒庄)100分,而左岸一级庄和超二级庄多在98-99分之间。)
刘琳:VCC是我这次给了100分的唯一一款酒。
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,我先说下我自己的标准,95分以上的酒都至少会给人感动的点,而不仅仅是在技术正确的框架里面来审视。97到99分的酒,属于非常明确并成功表达其个性,并有相当愉悦感的葡萄酒。当然涉及的是期酒品鉴,还会有样品的不稳定因素的影响。
我给VCC打了一百分,是因为他最大限度地将这一个年份波美侯最有利的因素调集起来,表现完美。VCC的梅洛在相对冷凉的土壤中成长,成功规避了干热炎夏的困扰,梅洛主导(78%)的VCC2019有着新鲜充沛的果味和舒展的酸度,而品丽珠(15%)和赤霞珠(7%)的鲜美单宁和细腻质地更是成了交相辉映的队友,默契、互补又升华了各自的存在。整支酒行云流水,结构清晰、质地贴熨、冲击力强大却收放自如。年轻时(3-5年)就会有相当的易饮度,并且具备相当长(20年以上)的陈年能力。
在VCC家桶边品鉴时,已是七月中,这个时间段的样品基本成型,而且VCC家出的样品诚实可信,所以我也就大胆地打了100分。我自己也立马买了三支(单人能买的最大限度)。
二、怎么看有些酒评家手松爱给100分?
刘琳:酒评家大致分两种,一种是葡萄酒“销售员”的角色,一种是葡萄酒“守门员”的角色,略作关心就可以看出端倪。手松或者爱给100分确实能快速得到生产和销售链欢迎,但长期来看,消费者并不傻,时间久了会审美疲劳。这就好像动不动就用上形容词最高级的美国人,和相对中庸的欧洲人,同样说一个“excellent“,听者会更在意后者的评价。所以说到底,所有的评分最后都是酒评家的名片,区别是你站在谁这边,销售链,还是消费者。
三、不同产区的酒款评分是否有可比性,比如勃艮第的96分和博若莱的96分?
(不同产区形象和价格之间的巨大差异,让跨产区评分成为消费者普遍关心的问题。)
刘琳:这是让很多酒评人都很烧脑的地方。传统上对产区的成见,比如卡奥产区的酒基本没见过95分以上的,而大部分波尔多酒的打分是85起步。真用盲品的话,还常常有卡奥的大酒灭了波尔多列级庄的故事,但一看酒标这事儿就像没发生过一样。
这种成见在等级森严的产区也存在,因为牵涉到很多利益关系。比如我这次期酒打分一出来,就有酒庄会觉得为什么谁家的二军酒会打分高过他们的一军酒。我可以接受关于“样品”品质的疑问,因为确实这是期酒品鉴的一个掣肘,但是来讲等级制度就会比较奇怪,如果等级反映品质,那大家都去自学下列级庄名单就行了,还劳神费力看酒评干什么。
另一方面,为制造话题而故意打出某些产区的高分,是另一个极端。但我觉得这并不是最值得令消费者纠结的点。我只能说我自己会在不同产区间拉平这个标准。作为酒评家consistent就行。消费者应该关心的,是不同酒评人打的分各代表了什么样的水准。手松的和手紧的打分可以差挺多,所以得熟悉和了解跟从的酒评人的评分习惯。
四、未来会深耕哪几个产区?法国以外呢?
刘琳:我会以自己的兴趣为主。我的兴趣绝大部分在旧世界,但那么多产区要做地毯式品鉴也不可能。初步计划是法国为主,比如波尔多、勃艮第和隆河,但也一定会继续广泛品鉴其他的产区,保持一个比较全面的参照系数。现在只是刚开始,先品着再说,一边做一边调整吧。
说实话酒评人的活儿就是吃力不讨好,所以没什么人干,酒评机构也是一家一家地倒下去,没倒的还在挣扎。很多行业内的前辈都告诫过我不要趟这个浑水,但我还是想试试。我寄希望于中国市场的体量,所以想试试看是否能够存活下去。Chinese palate是个有趣的话题,中国美食的丰富性在世界上是少见的,自幼潜移默化的Nuance training使中国人相对快地理解和进入fine wine的世界。我在很多业内朋友身上看到这样的成长速度和空间,所以对前景挺乐观,至少可以尝试。
五、看酒标打分还是盲品更公平?
(消费者可能直觉说肯定盲品公平啊,但是……)
刘琳:如果只能二取一的话,盲品会相对更公平。但这都得看具体情况。盲品有时候可能会让你忽略一些值得关注的点。另外,如果一大批酒盲品的话,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判断,比如前后酒的摆放顺序,口味重的酒会影响对后面口味轻的酒的判断。
六、为什么帕克之后再无帕克?
刘琳:帕克的特定时代含义,是他对市场的影响力。帕克的影响力是天时、地利、人和造就的。在波尔多,他是个不服从游戏规则的外国人,但是背后有着一个新兴而强盛的美国市场,他有自成章法并很具有表现力的酒评,他的母语是国际通用语言,他的判断虽然也会有失误但并不影响他的伟大之处。这些因素能综合在一个人身上是超级小概率事件。
我觉得,作为酒评人就把自己的工作尽力做好就可以了,这就是葡萄酒行业里面的一个工种,没什么大不了的。没有必要动不动就要拿帕克来作为参照物,这跟一酿黑皮诺就非要酿出勃艮第的气质一样拧巴。
七、法国酒评家为什么难以国际化?
(因为我们也认可法国功底深厚、品酒超群的酒评家,但确实没有达到与其实力相配的国际影响力。)
刘琳:语言是个大问题。国际通用语言毕竟是英语。我认识的很多会说法语的外国人,还是会相当注重法国本土的优秀酒评家,但这基数太小了。
八、隔壁老王没有酒评家专业,但也可能更愿意相信他?老王可以是酒商、爱好者。
刘琳:我知道你这句话是冲着我云酒头条上的采访问的。
采访中的问题是这样的,“新媒体时代,您是如何看待‘人人皆是酒评家’这种说法?您认为中国有诞生独立酒评家的土壤了吗?”我的部分回答是,“人人皆是酒评家的另一层面就是,人人又都不是。新媒体催生了很多信息,但并不是所有信息都是优质的。如果在隔壁老王和一位专业可信的酒评人之间,让普通消费者作选择,我想大多数人应该会选择后者”。
我觉得这条可能被误读了,我所说的隔壁老王并不是指从业人员或资深爱好者,有这样的邻居这得是什么概率;我也并没有说这个世界除了隔壁老王和酒评人之外,这个世界就没别人了;我想表达的结论是,这个世界应该有酒评人一个位置。
九、什么样的商业活动会伤害酒评家身份?
刘琳:前面说了,酒评人的职责,就是消费者的“守门员”,挡住不合格的葡萄酒,发掘好的葡萄酒,如实传达。至于什么样的商业活动会伤害酒评人身份,这我也很认真地做了中国圈内人士的民意调查,因为中国和欧洲的看法未必一样。
大家都认可的盈利方式是:付费阅读;选酒顾问;行业协会组织的总体推广项目;做品鉴活动(沙龙、大师班、晚宴等等,当然主题和内容都要在掌握主动权的情况下选择策划)。
付费阅读行业内也有不少人尝试过,前景不太明朗;而我也是住在法国为主,选酒顾问或者是协会推广项目可能会是主要的利润源。
十、酒评家能否制造流行趋势?
刘琳:流行趋势的出现有许多原因。酒评家可能是其中之一。有时候别的角色也会起到很大作用,比如美国和日本的SOMM影响力是相当大的,他们的偏好直接影响了一些小众葡萄酒的流行,比如说里奥哈产区的氧化风桃红…
不管流行趋势是怎么被引导或打造的,很重要的一点是大背景。很多流行都跟社会大背景分不开。今天的自然酒流行,也脱离不了社会大背景:追求小众、追求原味、崇尚特立独行、反对权威等。回到你刚刚的问题,我不觉得流行趋势是某一个人能够“制造”出来的。在某种程度上,酒评家是时代的镜子。
十一、酒评家能不能和酒庄做朋友?
(因为有著名酒评家声称,为了公正要和酒庄保持距离。)
刘琳:当然可以做朋友。而且我觉得应该结交信得过的酒庄朋友,可以了解到许多幕后的故事,因为许多细节并不是大家都会随意分享的。真正的朋友,也不会利用友谊来索取“好处”,在我们说的这个context里面,可能就是高分。这跟生活中交朋友一个样,相敬而相交,并互相尊重各自的界限。
追问:如果你的酒农“朋友”酿出一个糟糕的酒,你会给低分吗?
当然会给——不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:尽量不要跟糟糕的酒农做朋友。通常来说,酒评家选择会在行业里做朋友的,也应该都是行业里的佼佼者。
十二、中国有没有酒评家?
刘琳:这个问题得倒过来看,中国是否有酒评家的生存空间。如果这前提不存在,酒评家是很难继续的。首先是消费人群的基数够不够,其次才是细分各种消费人群,并有对应的酒评家去与不同层面的消费群体沟通,这会是一个自然选择和引流的过程。
然后就是酒评家的定义,酒评家既不是随便发个酒评就都是酒评家了,就像作家,有个自媒体的不都是作家吧;但同时,也不是很多人想象的必须呼风唤雨、引流潮流,出个酒评家就自动跟帕克去对号入座,对于欧美大多数酒评家来说,这就是一个工种。
我知道在中国,酒评也是有人做的,但角色形象比较不明显,可能更多的是葡萄酒记者这个概念。葡萄酒记者和酒评家是有cross-over的,但是最终每个人的role image会不一样,比如一提Michel Bettane或者Robert Parker,大家想到的是酒评家; 一提到Andrew Jefford,大家更多想到的是葡萄酒记者。但是Michel Bettane也会写葡萄酒评论类的文章,Andrew Jefford也会写酒评。